庭院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空间的功能属性。专业设计团队会通过业主的生活习惯与需求调研,将庭院划分为休闲会客区、景观观赏区、功能操作区三大模块。休闲区常以户外沙发组合搭配遮阳伞架构成社交核心,地面采用防腐木与天然石材混铺形成视觉焦点;景观区通过微地形塑造结合叠水景观,打造具有层次感的生态绿岛;功能区则隐藏于庭院边角,设置工具收纳柜与设备机房,确保实用功能不破坏整体美感。动线规划直接影响使用体验与空间感受。主通道宽度需1.2米以上双人并行,采用曲线路径串联各功能区,地面铺装防滑火烧板与鹅卵石间隔铺设。次动线作为景观探幽路径,宽度控制在0.6米以内,搭配汀步石与砾石铺装,形成移步换景的趣味性。重点区域设置转折平台,利用矮墙或绿篱进行视线引导,既通行便利又创造空间节奏感。
材料选择与植物配置决定品质呈现
地面铺装需平衡美观与耐用双重属性。主活动区厚度3cm以上的花岗岩荔枝面石材,既防滑又耐磨;过渡区域采用深度碳化防腐木,通过45度斜拼工艺增强防潮性能;边界衔接处嵌入LED地埋灯带,既解决夜间照明又勾勒出流畅的轮廓线。垂直立面运用锈板幕墙与绿植墙交替出现,金属质感与自然生机形成戏剧化对比。植物配置遵循"三季有花四季常绿"原则。乔木层选择丛生乌桕搭配造型罗汉松,形成错落的天际线;灌木层采用红叶石楠与金森女贞组合,通过色块对比强化视觉冲击;地被植物以佛甲草与中华景天为主,减少养护频次。重点区域设置自动滴灌系统,结合光照传感器,实现不同区域植物的精确养护。夜间照明系统分三个层级:4米高杆庭院灯提供基础照明,1.2米矮柱灯营造氛围光,水下射灯突出景观焦点,通过控制系统实现场景化切换。细节处理体现专业设计功力。排水系统采用隐形线性排水沟,与铺装图案融合;户外家具PE藤编材质,既防紫外线又便于清洁维护;景观小品注重尺度把控,直径60cm的陶罐与高度1.8米的抽象雕塑形成黄金比例。通过BIM技术进行三维模拟,确保每个视角的构图完整性,终实现功能与美学的有机统一。
